近日,齐河至临清高速公路(以下简称“齐临高速”)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一辆辆满载灰褐色钛石膏混合料的大型运输车往来穿梭股票配资查询,摊铺机将这一特殊生态材料均匀铺设在路基上,压路机紧随其后进行压实作业。这是齐临高速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由山东高速集团投资建设的齐临高速全长约57.1公里,连接齐河、茌平、临清等鲁西重镇,是打通鲁西北与省会经济圈联系的重要交通通道。项目团队紧扣国家“无废城市”建设与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着力破解“路基填料紧缺、工业固废处置难”的困境,将周边钛白粉企业堆积如山的钛石膏固废经技术改性转化为合格路基填料,实现了“工业废料减量化”与“工程建设资源化”的双赢。此前,钛石膏粉煤灰复合路基填筑技术经山东公路学会鉴定,被认为“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路用改性固化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议加大推广力度”。
变废为宝,从源头减轻环境压力与资源消耗
鲁西平原素有“齐鲁粮仓”之称,齐临高速沿线耕地集中。若采用传统路基填筑方式,需大量开采天然土石料,不仅面临土源紧缺的现实问题,还可能破坏沿线植被与耕地生态,长途运输更会带来显著的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与此同时,项目途经的德州、茌平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钛白粉生产基地,每年产生数十万吨钛石膏固废。这些废料堆存,长期占用土地,造成粉尘污染,成为当地生态环境治理的一大难题。
一边是修路缺土、担忧破坏耕地,一边是固废堆积、亟待处理。经调研,钛石膏固废路用技术已在省内多个项目中经过多场景验证,技术成熟可靠,经济成本低于传统填料,为齐临高速大规模应用钛石膏混合料奠定坚实基础。
项目施工现场
钛石膏路基施工
技术攻坚,以创新工艺保障路基安全稳定
而要想将工业固废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安全稳定是首要前提。钛石膏本身强度低、易板结,直接使用可能导致路基沉降,这也是该材料此前未能在行业内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
为突破技术瓶颈,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等科研单位组建攻关团队,研制专用固化剂,确立标准化拌和工艺。这是基于钛石膏材料特性的技术突破,通过构建水化反应调控理论,解析钛石膏在不同环境下的路用性能演变机制,借助多因素耦合模型指导改性设计,最终实现性能飞跃。改性后的钛石膏混合料在承载力、水稳定性及抗干缩开裂性能方面甚至优于传统土石料,完全符合高等级公路路基的设计规范。
项目严格执行国家标准《钛石膏综合利用技术规范》(GB/T 45015-2024),实施全流程管控。从钛石膏进场检验,到拌和过程中固化剂的精准投加,再到填筑后的分层压实与监测,每个环节均建立了可追溯的质量管理体系。
经验赋能,为“无废交通”提供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从“取土毁绿”到“消废利旧”,齐临高速不仅改变了路基填料的来源,更推动了高速公路建设绿色生态理念的升级。每一公里钛石膏路基都凝聚着“固废资源化”的探索精神。它既承担起连通两地的交通职能,也践行着“安和智美 绿色齐临”的生态使命,并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样板。这条连接鲁西北与省会经济圈的交通大动脉,不仅在空间上拉近了城市距离,更以“固废资源化与绿色施工”的实践,在齐鲁大地上谱写出“交通与生态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据悉,齐临项目建成通车后将显著增强鲁西北与省会经济圈之间的交通联系,加速区域资源流通与经济一体化,其创新应用的“钛石膏路基”技术,也将为全国交通行业固废资源化利用贡献宝贵的“齐临经验”。
通讯员 张明博
双融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